農村人居環境是反映一個地區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,也是推進鄉村振興最有效的突破口。去年9月17日,山東省委在單縣召開菏澤鄉村振興現場推進會后,菏澤市相繼召開市委常委會、全市動員會,對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行動員部署,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,分三個階段推進工作。經過半年多的努力,整治效果非常明顯,農村面貌有了很大改善。“通過這項工作以及這次疫情防控可以看出,菏澤的廣大干部群眾有干勁、有能力,只要我們再接再厲、常抓不懈,就一定能取得更大整治成效。”菏澤市委書記張新文說。
人人參與,家園更美麗
“我們是志愿者,也是美麗使者,讓我們的美麗言行,助力美麗庭院創建!”4月18日上午,單縣楊樓鎮蘇門樓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又集合了,大家身穿印著“美麗庭院·美好家園·幸福生活”字樣的圍裙,帶上大小掃帚和撮斗,巡回全村各個家庭,檢查評比庭院衛生環境,并沿途清理垃圾,協助行動不便者家庭打掃衛生。
單縣把楊樓鎮蘇門樓村確定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村,引導志愿服務隊伍參與,爭做“美麗”示范戶,引領全體群眾共同創建美麗庭院。
中年志愿者李守梅以“自家美”引導“家家美”,帶領姊妹們堅持走街串門,評比美麗庭院,對“達標戶”兌現“文明鈔票”獎勵。該鎮包村干部朱靜說,根據獎勵標準,只要參與美麗家庭創建,都會獲得不等面額的“文明鈔票”獎勵,每月、每季度和年終可參與“文明富豪”評選,并受到政府表彰獎勵。
在龍王廟鎮劉土城村,大街小巷干干凈凈,路旁鮮花盛開。村民靳國領的家里,小院里通道是灰磚鋪筑,一塵不染,兩邊是小菜園,蔬菜綠油油的。屋內干凈利落,茶幾上的果盤和茶具被潔白的紗布蓋著,一簇水仙正值綻放,一縷清香撲面而來。家門口放著兩個小桶,一個放可漚垃圾,一個放不可漚垃圾。
“劉土城村在垃圾分類推行之前,垃圾靠風刮,污水靠蒸發。”劉土城村黨支部書記劉洪啟說,“我們成立黨員干部志愿服務隊、退職教師志愿服務隊、退伍軍人志愿服務隊等,宣傳推廣垃圾分類,村干部堅持每天清掃大街,用身影指揮人,最終‘小掃帚掃出了大格局’?,F在群眾切身體會到垃圾分類帶來的便利,從最初的不理解、被動參與,到現在的打心里認可、主動作為。”
單縣立足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,大力倡樹文明新風,激發群眾內生動力,力爭從根本上解決人居環境整治問題。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,以黨建促整治。實行“星級支部”管理,實施“頭雁工程”建設,壓實村級責任,發揮主體作用,建設一個好支部,打造一處美麗村居。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,以活動促整治。廣泛開展“鄉村夜話”、垃圾分類、文明實踐銀行等活動,讓環境整治人人參與、家家治理,提升群眾文明素養,樹立社會主義新風尚。
像單縣這樣,菏澤市農村人人參與人居環境整治,讓村美街凈,使家園如畫,能留住鄉愁。
不斷創新,聯動發力
去年9月份以來,菏澤市持續加大工作力度,部署開展了7個專項行動,全市農村改廁覆蓋率達85%,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達100%,農村“臟”的問題明顯減少,“亂”的現象有效管控,“差”的狀況逐步改觀。在工作推進中,菏澤市不斷創新,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經驗、做法,并梳理固化好經驗好做法,使之制度化、長期化。
菏澤市實行網格化管理,28位市級領導分包一級網格,11870位縣鎮村干部分包166個二級網格和11704個三級網格,市人大、市政協常委同志靠上監督,市紀委監委也發揮了監督推動作用,全市構建起了市、縣、鄉、村四級聯動工作格局。
建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長效管理機制,每月委托獨立第三方對全市所有縣區、鎮街的城市管理(其中包括環境衛生)工作進行現場暗訪檢查,并通報排名。同時,每周對包聯的網格進行現場督導檢查,促進網格內環境衛生工作的提質。通過持續不斷的督導考核,全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長效機制不斷完善,環衛隊伍建設和設施配備不斷加強,資金保障機制不斷完善,市場化作業覆蓋率達100%,確保了保潔、收集、運輸等作業質量。在全省2019年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中,菏澤市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指標得分位列全省第2名。
因地制宜推進污水治理。去年,菏澤市共完成污水治理村莊1136個,提升污水處理站202個,新建污水處理站56個,處理規模達到11.5萬噸天,11縣區均委托第三方運行,建設人工濕地、氧化塘355個,污水收集池107個,鋪設管網1996.6公里,農村污水橫流、黑臭水體現象得到遏制,在省對市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中,取得了滿分的好成績。
“在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的攻堅期,我們更應該把提升農民群眾的幸福指數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去奮斗、去落實,積極主動地抓好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。”菏澤市委副書記、市長陳平說。